复合型塑胶跑道施工工艺结合了透气型跑道的透水性和混合型跑道的耐用性,具有成本适中、性能均衡的特点。以下是其标准化施工工艺流程及关键要点:
一、施工前准备
1.基础检测与处理
要求:沥青基础需平整密实(3米直尺误差≤3mm),水泥基础需养护28天以上,含水率≤6%,无裂缝、起砂现象。
处理:清扫灰尘,修补坑洼,局部打磨凸起,涂刷防水底漆(尤其南方多雨地区)。
2.材料准备
底层材料:EPDM颗粒(粒径1-3mm)+ 单组份胶水(按比例混合)。
面层材料:聚氨酯胶浆(A/B双组份)+ EPDM颗粒(粒径0.5-1.5mm)。
辅助材料:划线漆、催化剂、稀释剂、防污剂。
3.工具设备
摊铺机、喷涂机、搅拌器、温度计、湿度计、3米直尺、滚筒刷、美工刀等。
二、施工工艺流程
1. 底层施工(透气型结构)
材料配比:EPDM颗粒 : 胶水 = 6:1(质量比),搅拌均匀至无结块。
摊铺厚度:10-12mm,使用专业摊铺机控制平整度。
工艺要点:
施工温度5-35℃,湿度≤85%,避免雨天施工。
摊铺后用压辊压实,消除气泡,边缘切割整齐。
养护时间:自然固化24-48小时(冬季延长)。
2. 面层施工(混合型结构)
材料配比:聚氨酯胶浆(A:B=1:4) + EPDM颗粒(15-20%重量比),搅拌均匀。
施工方式:
喷涂法:分两次交叉喷涂,每次厚度1-1.5mm,总厚度≥3mm。
撒颗粒法:先刮涂胶浆,再人工撒布EPDM颗粒,回收浮粒后喷涂封层。
工艺要点:
面层施工前底层需干燥无尘,含水率≤5%。
喷涂时保持枪口距离30-50cm,移动速度均匀。
固化后检查表面颗粒密度,局部补喷。
3. 标志线绘制
材料:聚氨酯划线漆,耐候性≥3年。
步骤:
测量定位:按国际田联标准(如400米跑道)弹线。
贴美纹纸:边缘平直,接缝严密。
喷涂划线:分两次完成,确保线宽5cm,误差≤2mm。
养护:划线后4小时可通行,24小时可投入使用。
三、质量控制要点
厚度检测:用针刺法随机取样,底层≥10mm,面层≥3mm,总厚度≥13mm。
平整度:3米直尺检测,间隙≤3mm。
物理性能:
冲击吸收率:35%-50%(符合GB 36246-2018)。
垂直变形:0.6-1.8mm。
抗滑值:47-80(BPN值)。
环保要求:挥发性有机物(VOC)≤50g/L,重金属含量达标。
四、养护与验收
养护期:施工完成后需静置7-14天,避免重物碾压和尖锐物划伤。
验收标准:
外观:无脱粒、起泡、开裂,色泽均匀。
功能性:排水坡度≤0.4%,雨后30分钟无积水。
耐久性:模拟5000小时人工气候老化试验后性能衰减≤15%。
五、常见问题处理
鼓包:基层含水率过高,需重新做防水处理。
脱粒:面层胶水比例不当,需打磨后补喷封层。
色差:分批次施工未做好衔接,需整体喷涂调整。
通过严格遵循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复合型塑胶跑道可实现8-10年的使用寿命,兼具经济性与运动性能,广泛适用于中小学及社区运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