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操场塑胶跑道的施工工艺需严格遵循规范流程,确保质量、环保性和使用寿命。以下是标准施工工艺的详细步骤及要点:
一、施工前准备
1.场地勘察与设计
确认基础条件(水泥或沥青基础),要求平整度误差≤3mm/3m,坡度符合排水要求(通常≤0.4%)。
设计跑道厚度(一般为13mm混合型或透气型),标注弯道半径、直道长度等技术参数。
2.材料检测与验收
塑胶材料需符合国标《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GB36246-2018),检测物理性能(如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有害物质限量(如VOC、重金属)。
验证材料生产日期、批次号及质检报告。
二、基础处理
1.基础清理
清除油污、浮尘、杂物,修补裂缝和坑洼,打磨起砂区域。
使用高压水枪冲洗基础,晾干后进行含水率检测(≤4%)。
2.防水处理(针对水泥基础)
涂刷防水底漆(聚氨酯类),封闭基础毛细孔,防止返潮。
三、底胶层施工(透气型跑道)
1.材料配比
单组份胶水+EPDM颗粒(粒径1-2mm),按比例混合(如1:4),搅拌均匀。
2.摊铺工艺
使用专业摊铺机控制厚度(通常9-10mm),边角区域人工刮平。
施工温度建议15-30℃,湿度≤80%,避免雨天施工。
3.固化养护
自然固化24-48小时,期间禁止踩踏,固化后检查平整度。
四、面层施工(混合型跑道)
1.弹性层施工
双组份聚氨酯胶+EPDM颗粒(粒径0.5-1.5mm)混合,厚度约8mm。
分层摊铺,每层固化后打磨平整。
2.防滑面层
喷涂耐磨层(EPDM颗粒+聚氨酯面胶),粒径0.5-1mm,厚度1-2mm。
控制喷枪压力(0.4-0.6MPa),确保颗粒均匀分布。
五、划线工艺
1.定位放样
使用全站仪定位跑道线,误差≤1cm。
标注100米起终点、各分道线及缓冲区。
2.划线施工
采用聚氨酯白色面漆,线宽5cm,边缘清晰无锯齿。
固化后检查反光性能(夜间可视性)。
六、质量验收
1.物理性能检测
厚度:使用测厚仪,误差≤±0.5mm。
冲击吸收(35%-50%)、垂直变形(0.6-1.8mm)。
2.环保检测
现场取样送检,检测苯、甲苯、游离TDI等有害物质。
3.验收文件
提交施工日志、材料合格证、检测报告及竣工图。
七、维护与保养
1.初期养护
固化后7天内禁止使用,避免重物碾压。
2.日常维护
定期清扫,禁止尖锐物品划伤表面。
每季度检查排水系统,每年进行深度清洗。
3.关键注意事项
天气要求:施工温度5℃以上,基础温度≥10℃,避免雨雪天气。
环保管控:材料存储区需通风,禁止儿童接触。
应急措施:配备灭火器、防毒面具,施工区域设置警示标识。
通过以上标准化流程,可确保塑胶跑道达到安全、耐用、环保的验收标准,延长使用寿命至8-10年。